
主持人:您好!聽眾朋友,歡迎收聽《政風行風熱線》,我是主持人梧陽。聽眾朋友,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是決定宜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工作。2022年,宜興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載體,按照“優空間、護資源、促發展”的工作主線,全力做好自然資源和規劃各項工作,為推進“強富美高”新宜興現代化建設貢獻自然資源規劃力量。
今天是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的熱線時間,首先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今天應邀來到直播室的嘉賓,他們是市政府黨組成員、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局長兼市林業局局長黃朝奎,市自然資源規劃局法規監察科科長俞琳、空間規劃科科長王超、管制利用科科長陳承、林業指導站站長黃曄春、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規劃建設科科長徐伯君、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主任吳云峰,歡迎各位領導作客直播室。
局領導:主持人好!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們有幸來到《政風行風熱線》與廣大聽眾溝通,非常愿意聽取大家的意見建議。
主持人:聽眾朋友,如果大家有什么看法和意見、建議都歡迎參加到我們的訪談中來,發表你的觀點,也可以提出你所關心的問題。熱線號碼是88568909,期待您的參與。
主持人:2022年,全市自然資源規劃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嚴守資源安全底線、優化國土空間格局、促進綠色低碳發展、維護資源資產權益”的工作重點,大力推進自然資源規劃領域改革創新,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下面請黃局長介紹一下去年的主要工作?
局領導: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堅強領導下,貫徹落實“精準保發展、精細護資源、精心惠民生”工作目標,貫徹落實高質量發展理念,圓滿完成疫情防控和全年目標任務。一是打造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加強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的組織領導,堅持高起點、高水平規劃編制原則,推動國土空間格局持續優化。建立“多規合一”國土空間規劃體系。落實國家和省市關于“三區三線”的劃定要求,劃定永久基本農田53.38萬畝,做到現狀耕地應保盡保、應劃盡劃,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64.77萬畝、城鎮開發邊界40.59萬畝,有序布局生態、農業、城鎮等功能空間,確保三條控制線不交叉不重疊不沖突。二是堅持守紅線維護綠色生態。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美麗宜興底色繪得更“綠”,嚴格落實自然資源保護責任,保障自然生態安全,確保資源安全基石筑牢夯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完成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嚴格耕地用途管制,編制2022年度耕地“進出平衡”方案,開展耕地“非糧化”核查。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上報入庫耕地占補平衡補充耕地項目88個、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64個,預計新增耕地4298畝。三是堅持嚴執法保障資源安全。落實“長牙齒”的硬措施,綜合運用日常執法監管、衛片執法、違法用地整改專項行動等措施,著力構建“早發現、早制止、早查處”的工作機制。強化土地執法監管。嚴格落實自然資源部衛片執法工作由年度改為“季度+年度”模式,通過推行“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巡查模式加強日常動態巡查,全年累計開展巡查1600余次,開展無人機巡查20次,開展全要素衛片圖斑核查10批次、283個。四是提供高質量資源服務保障。做好“三調”成果數據發布,實現成果的共享應用。以節約集約為導向,服務保障重大項目為核心,全面優化土地資源配置模式。五是提升惠民生公共服務成效。在規范登記、深化改革、為民服務、安全生產等方面下功夫、出實效、求突破,項目化、清單化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安全感。高質量推進確權登記專項工作。完成房地一體農村不動產登記頒證、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成果更新、三氿濕地自然資源統一登記主體性工作。出臺《關于規范我市林權類不動產登記的通知》,辦理我市不動產統一登記以來第一本林權類首次登記證。
主持人: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在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宜興新實踐的啟航之年,更是搶機遇、拼發展、出成績的黃金年,那么今年我們的工作重點、目標任務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局領導:2023年,我局將在學習領會、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上走在前、作表率,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全面履行“兩統一”核心職責,聚焦打造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的重大戰略,全面推進區域協同性規劃、關鍵性項目落地實施,加強重點攻堅,提升發展質效,為宜興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自然資源規劃保障。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堅持優空間。加快完成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聚力推進鎮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建立我市“兩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深入推進控規與城市設計編制。推動村莊規劃成果應用,有序指導鄉村各類建設和管理,做好村莊規劃在國土空間總體規劃中的銜接落實,最大程度發揮村莊規劃科學引領作用。二是堅持護資源。健全資源保護責任機制,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自然資源保護和利用的決策部署,維護國家糧食安全,落實耕地保護黨政同責,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全面實施耕地用途管制,堅決落實耕地“進出平衡”,全面實行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守牢糧食安全底線。三是堅持促發展。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轉變土地利用方式,全面統籌使用土地規劃空間指標、土地利用計劃指標、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和耕地進出平衡指標,實現全市用地資源統籌配置。四是堅持提質效。充分發揮“地改”專班牽頭作用,全力推進土地使用績效提升行動,指導、督促各板塊加快編制未來3-5年內低效工業用地盤活騰退方案,系統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6000畝、騰退低效用地15000畝,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6500畝,結合房屋征收、工業園區提檔升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加快空間騰挪,優化資源布局,提升用地績效。五是堅持嚴執法。強化“長牙齒”的硬措施,提升全要素衛片執法、日常巡查、技防監管力度,鞏固聯防查處工作機制,對新增違法行為做到“早發現、早制止、早整改”。對照時序掛圖作戰,督促各板塊全力推進土地違法違規“清零”行動、2021年新增違法用地“動態清零”、2021年耕保督察、三年行動和歷年督察遺留問題整改,做好跟蹤銷號,通過報請采取警示約談、土地執法重點管理、停批限批等聯合懲戒措施壓實板塊整改主體責任。六是堅持保民生。始終保持“人民至上”的樸素情懷,持續優化不動產登記營商環境,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需求和急難愁盼的問題,貫徹落實“一件事”改革要求,進一步推動不動產登記業務減材料、減環節、提效率,健全完善不動產集成服務平臺,有序擴大“跨省通辦”業務類型,改進網上辦事服務體驗,優化線下窗口服務模式,加快推進歷史性拆遷安置房確權登記,增強“自然為民”成色。
主持人:多年來,城鄉規劃對我們全市的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去年,我們的規劃編制工作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我們是如何進一步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的呢?
空間規劃科:多年來,宜興的城市總體規劃已經于2018年通過省政府審批,幾年來,他不斷引導著我們的城市高質量發展,向著“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的目標不斷奮進。
機構改革以來,我局積極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建立分級分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這項重大工作,不斷理順規劃體系、實現“多規合一”,現在我市的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經通過了市委常委會、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和市人大常委會的集體審議,并上報省自然資源廳進行預審查。本次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把耕地保護紅線放在首要和優先位置,進一步提高生態要素與生態空間規劃的戰略性和系統性,致力于維護好宜興“三山二水五分田”的生態特色格局;同時,堅持集約發展,合理控制建設規模上限,加強存量土地高效利用,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效率。去年完成《2022年度宜興市預支空間規模指標落地上圖方案》編制工作,并通過了省自然資源廳批準,及時保障了近期我市重大建設項目的規劃空間。
深入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重點完成了丁蜀鎮新蔣張線以東片區、陶都科技新城北區、和橋鎮老鎮區等6個片區控規編制,開展城北片區和丁蜀鎮中心片區等一批控規和動態更新項目編制,進一步落實邊界管控要求,著力實現全市控規全覆蓋。
加強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助力區域性國際化中心城市建設。結合杜小剛書記提出的“立足國際化、現代化視野,追求最高標準、最高水平”的要求,高標準、高質量開展《培源科學城戰略規劃與概念性城市設計》國際方案征集工作,全面提升了我市規劃編制的國際化水平,助力培源科學城高質量發展。完成《東氿南岸城市設計》《科創小鎮概念規劃》,進一步盤活挖潛存量空間資源,促進城市空間與功能調整,全面提升城市空間品質。
深化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推進現代“美麗農居”建設的要求,根據上級部署安排,完成全市鎮村布局規劃優化調整。同時,按照無錫和宜興市委市政府關于村莊規劃編制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編制出臺了《宜興市“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完成186個涉及規劃發展村的行政村村莊規劃應編盡編,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助力構建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農業空間特色鮮明,全域美麗高質高效的國土空間保護開發新格局。
主持人:為了讓有限的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用,我市出臺了“1+X”系列文件,大力推動土地利用提質增效。請介紹一下相關政策出臺以來,我們主要取得了哪些實際工作成效呢?未來又會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要素的保障水平?
管制利用科:“1+X”系列文件出臺以來,我局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強化“要素跟著項目走、指標跟著效益走”的要求,以“畝產論英雄、效益論英雄”為導向,嚴把項目準入門檻,提高資源配置精準度,將有限的計劃指標和空間用在刀刃上,扎實做好重大項目保障工作,保障了周揚公路、巨賢、陶都科技新城和梅林地塊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推動項目建設提質、提速、提效,助力穩投資、優發展工作大局。
同時,為切實破解土地資源要素保障難題、優化用地環境,跳出對增量資源的依賴,我局加大了對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土地的處置力度,并積極探索增容技改、混合利用等盤活路徑,提請市政府出臺了《關于規范新型產業用地管理的通知》,推動功能混合和空間分層的復合用地模式發展,實現產業用地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
此外,我們還在深化地券管理、低效建設用地集中連片騰退等政策的研究,希望通過連片整備產業用地等方式,進一步優化全市城鄉建設用地空間布局,破解土地要素供需矛盾,將土地指標配置落到實處,促進土地節約集約高效利用,為更好實施鄉村振興、產業強市戰略,提供堅實的土地資源要素保障。
主持人:房地產市場不僅與百姓生活水平息息相關,也體現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去年以來,面對新冠疫情和土地市場遇冷等不利因素,我們是如何保障和促進房地產健康平穩發展的?
土地收購儲備中心:過去一年,面對房地產市場下行壓力,市土地收購儲備中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緊緊圍繞“房住不炒”定位,有力有效推進“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各項重點工作,切實做到堅持民生優先、依法行政、站位前移,有力促進了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一是加強黨建引領、堅持民生優先。申報《便民惠民 做好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用地保障》支部書記項目,圍繞基層和群眾關切,不斷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審批效率,簡化流程、接件即辦,積極推動我市拆遷安置房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的處置向快向好。全年配合完成5個鄉鎮共計21個小區拆遷安置房的規劃和用地手續完善工作,共計92.30公頃,涉及金額10.2434億元。
二是推進制度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為充分了解市場需求,科學合理安排供地規模和進度,中心形成了《宜興市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預申請制度》,通過預申請制度既了解開發商對地塊規劃指標和起始價格的預期,也能確保地塊能夠在合適的時機實現出讓。去年8月,中心牽頭出臺了《宜興市土地儲備實施與管護操作細則》,使得土地儲備實施和管護將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防范風險的要求落到實處,為經營性用地出讓計劃的有序推進提供有力保障。目前,中心還在研究深化《宜興市市級儲備用地地形圖更新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的編制工作,進一步夯實土地儲備工作的法制基礎,提高中心依法行政水平。
主持人:我市森林和濕地資源豐富,保護任務十分繁重,在林業和濕地資源管理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林業科:我局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保護和發展并重”的工作要求,始終站在高質量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落實好“林長制”各項工作,推動全市森林資源、濕地資源面積和質量雙提升。
2022年,全市完成造林2148畝(其中新增造林998.55畝)、封山育林3079.8畝、森林撫育3萬畝,成功創建8個省級綠美村莊;完成濕地保護3500畝,生態修復濕地1289畝,年度濕地保護修復任務超額完成;完成4棵古樹名木的復壯救助保護;西渚鎮白塔村成功創建省級“互聯網+義務植樹”基地;宜興市在全省率先實行陸生野生動物致害政府救助責任保險試點,強化野生動物資源保護,保障林區群眾的財產安全;宜興陽羨生態旅游度假區成為江蘇唯一入選2022年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基地的單位;我市松材線蟲病除治工作總結的“三線責任制、五道監管層”工作方法獲省、市各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范圍內推廣;宜興市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工作成果入選江蘇省發改委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
我局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以汲取力量、學用結合、推動落實為引領,不斷提升資源管理能力,加大宣傳力度,創新工作方法,努力做到在實現雙碳目標中有擔當、在生態產品實現機制中有作為、在生態補償制度改革中有創新,堅持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宜興樣板。
主持人:近年來,我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耕地保護的重大決策部署,緊扣年度重點工作目標,加大執法力度和創新執法工作機制,嚴格依法履職、全力推進違法用地整改、堅決遏制新增違法,嚴格保護礦產資源,切實維護全市自然資源管理秩序。作為自然資源監察主管部門,在工作中又是如何落實自然資源規劃執法工作的?
法規科: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決定了耕地保護紅線不可動搖、耕地保護責任不容推卸。一是全面強化日常動態巡查。推行“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巡查模式,全年共開展巡查1674次;二是加強對涉礦違法行為易發點、風險反彈點、重點路段巡查,堅決遏制偷盜礦產資源行為發生,累計巡查1352次(其中夜間巡查214次)。通過“國土衛士”視頻監控有效化解巡查盲區,擴大日常監管覆蓋面;通過購買無人機及相關技術服務等提升發現手段,對重點項目定期進行無人機拍攝,與批供數據進行比對分析,提前介入,增強工作主動性,提高違法用地發現率,全年共開展無人機巡查20次。三是大力創新執法工作機制。深入開展宜南山區自然資源執法,2022年來,工作組對40多處礦產點位進行重點監管,通過巡查工作向深夜延伸、定點蹲守、視頻監控等方式嚴厲打擊夜間盜采行為,宜南山區私采濫挖現象得到根本性轉變。創新開展全要素衛片監測,進一步強化違法線索早發現的能力,創造整改窗口期,實現違法數量大幅減少。四是違法用地整改全力推進。2022年,適時通報整改進度、排名,壓實板塊整改主體責任;全面優化細化整改措施,督促板塊有序推進落實;提請檢察院對已裁定案件進行跟蹤履職,推動破解板塊拆除難題;實行“增違掛鉤”措施,將新增用地報批與違法用地整改相掛鉤,銷一批一,倒逼板塊整改。
主持人:2022年我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登記科:2022年,我市不動產登記工作圍繞“服務民生、保障發展”的目標,深化改革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強化紓困解難,推動不動產登記提質增效,持續擦亮“多彩自然·宜證為民”服務品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不斷提升登記便利度。常規不動產登記業務全面壓縮至1個工作日內辦結,其中個人購買商品房首次轉移登記等六大類業務當場辦結。常態化開展交房即發證,向周鐵名豪佳園、丁蜀金龍名都等6個小區提供交房即發證服務,惠及業主近800戶。持續推廣“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模式,目前累計在21家金融機構設立不動產登記便民服務網點62個,群眾在銀行申請貸款時可一站式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相關業務,2022年全年各金融機構便民服務網點累計辦理相關不動產登記業務13829件。大力推行不見面審批,通過“江蘇政務服務網”和“i宜興”APP實現新購商品房首次轉移登記、存量房轉移登記以及登記信息查詢在線辦理。會同市住建局在農行、建行等開展存量房“帶押過戶”,不用還清貸款也可直接辦理二手房過戶,進一步方便群眾,降低資金周轉成本。
二是持續化解拆遷安置房登記難題。2022年市政府多次召開工作推進會,成立市級工作專班,強力推進歷史遺留拆遷安置房登記發證工作。我局會同相關部門多次至重點鄉鎮現場指導,督促板塊推進各項工作落地。全年共計完成41個拆遷安置房項目的首次登記工作,涉及房屋近2萬套。推動各鄉鎮全面啟動拆遷戶辦證工作,會同稅務部門在鄉鎮板塊增設拆遷安置房繳稅辦證專窗,開通綠色通道,開設登記專場,開展上門服務和周末延時服務,統籌安排人員力量,全年完成拆遷戶權證辦理約7000套。“依法化解不動產登記歷史遺留問題”入選2019-2021 年度宜興市“十大法治事件”。
三是全力助企紓困保障發展。常態化開展交地即發證,2022年全年完成交地即發證19宗,涉及土地面積1000余畝。創新開展企業不動產“帶押登記”,推行企業不動產在抵押狀態辦理續抵、變更、轉移等不動產登記業務,實現抵押登記與其它不動產登記的深度融合,切實降低企業資金成本,有效破解企業融資難題。積極開展工業廠房分幢分層登記,根據企業申請,對符合條件的工業廠房按幢、按層辦理不動產登記,以最大保障、最實舉措支持企業盤活資源、高效運作。2022年全年累計辦理了4個項目、153個不動產單元的工業廠房分幢分層登記,涉及建筑面積約17.35萬平方米。
2023年,我們將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以不動產登記隊伍作風和素質提升專項行動為重點,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務求實效,積極打造更優營商環境,努力為群眾和企業提供更加安全、優質、高效、便捷的不動產登記服務。
主持人:
時間關系,今天的節目就到這里,感謝幾位嘉賓,感謝聽眾朋友的收聽!再見。
局領導:
謝謝大家!再見。